位置:中药材 > 食材正文

山茱萸的作用与功效

山茱萸
性味归经: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作用: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以及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
禁忌人群:体内有湿热、小便淋涩热痛者、命门火炽、素有湿热而致遗精者
适宜人群: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轻微遗精、尿频

1山茱萸的营养价值

山茱萸作为药食同源的物品,其 “营养价值”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为食品提供的基础营养成分,满足日常生理需求;二是作为中药材含有的特色活性成分,支撑其传统药用价值(需注意:活性成分的作用需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不可等同于普通 “营养补充”)。以下从具体成分分类详细说明:

一、基础营养成分

山茱萸的果肉(日常食用或药用部位)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基础营养素,可作为日常饮食的补充:

1、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山茱萸的主要能量来源,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单糖和双糖,以及多糖(如山茱萸多糖)。其中,单糖 / 双糖能快速被人体吸收,提供即时能量;多糖则是其特色成分之一,后续在 “活性成分” 中进一步说明。

2、维生素类

含有少量但多样的维生素,主要包括:

维生素 C: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参与体内多种代谢反应,帮助维持皮肤、黏膜及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B 族维生素(如维生素 B1、B2):作为辅酶参与能量代谢,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有辅助作用。

3、矿物质类

富含多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如:

钾:维持心脏正常节律、调节体液平衡和血压的重要元素;

钙、镁:参与骨骼和牙齿的构成,钙还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相关,镁则辅助能量代谢;

铁、锌、硒:微量元素,铁参与血红蛋白合成(预防缺铁性贫血),锌对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有支持作用,硒是重要的抗氧化微量元素。

4、有机酸类

含有熊果酸、酒石酸、苹果酸等有机酸,不仅能提升山茱萸果肉的酸甜风味,还能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辅助改善消化功能,同时有助于部分矿物质(如铁)的吸收。

5、膳食纤维

山茱萸果肉中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辅助预防便秘,同时有助于调节餐后血糖和血脂(需注意:膳食纤维需足量摄入才显效,山茱萸日常食用量有限,此作用为辅助性)。

二、特色活性成分

山茱萸的传统药用价值(如中医认为的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主要依赖于其含有的特色活性成分,这些成分不属于常规 “营养素”,但具有特定的生理活性,现代研究也对其部分作用进行了探索:

1、山茱萸多糖

是山茱萸最核心的活性成分之一,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

辅助调节免疫功能:可能通过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提升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需注意:此作用为研究结论,非 “营养补充”,且不可替代药物);

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部分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对延缓衰老有一定辅助意义。

2、三萜类化合物

主要包括熊果酸、齐墩果酸等,具有:

抗炎作用:对体内炎症反应有一定抑制效果,是山茱萸 “固涩” 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保护肝脏:研究显示熊果酸可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需在专业指导下应用,不可自行作为护肝品)。

3、环烯醚萜苷类

如马钱苷、莫诺苷等,是山茱萸 “补益肝肾” 作用的重要活性成分,现代研究提示其可能参与调节血糖、保护神经细胞等(相关作用仍在研究中,不可作为治疗特定疾病的依据)。

2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山茱萸作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材(其药用部位为干燥成熟果肉),核心功效围绕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 展开,是中医 “补涩并举” 的代表性药材之一。其功效与作用需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研究两方面说明,同时需明确适用场景与禁忌,避免滥用。

一、基于中医理论的核心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其功效可概括为 “补而不峻、涩而不滞”,具体作用场景如下:

1、补益肝肾,用于肝肾亏虚证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山茱萸能同时滋养肝血与肾精,改善因肝肾不足导致的多种虚损症状: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肝肾亏虚时,筋骨失养、脑髓不足,常见于中老年人、长期劳累或体虚者,山茱萸可通过补肝肾、填精血,缓解腰膝无力、头晕目眩、耳鸣健忘等症;

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主生殖、司二便,肾虚则固摄无力,男性易出现阳痿、遗精滑精,女性可能伴带下清稀量多,或男女均出现遗尿、夜间尿频,山茱萸既能补肾精,又能涩精缩尿,常与熟地黄、菟丝子、覆盆子等配伍(如经典方剂 “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中均用其补肝肾);

月经不调、崩漏:肝血不足、肾气不固时,女性易出现月经量少、色淡,或崩漏(非经期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止),山茱萸可补肝血、固冲任(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功能系统),辅助止血调经,常与当归白芍阿胶等配伍。

2、收涩固脱,用于体虚滑脱证

山茱萸的 “涩性” 是其核心特点,能收敛耗散的正气,尤其适用于 “气虚欲脱” 或 “津液、精血滑脱” 的危急或慢性虚损场景:

大汗不止、体虚欲脱:大病初愈、产后或剧烈呕吐腹泻后,易出现 “气随津脱”,表现为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精神萎靡,此时山茱萸可急敛其汗、固护正气,常与人参、附子配伍(如 “参附汤” 加减),增强固脱救急之力;

久泻不止:脾胃虚弱日久累及肾阳,导致 “五更泄泻”(黎明时腹泻)或久泻不愈,山茱萸可涩肠止泻,同时补肝肾、温脾阳,常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配伍(如经典方剂 “四神丸”);

虚汗(自汗、盗汗):气虚不能固表则自汗(白天无明显原因出汗),阴虚内热则盗汗(夜间睡时出汗、醒后止),山茱萸既能收敛止汗,又能补肝肾之阴、助脾肺之气,可与黄芪、白术(治自汗)或熟地黄、知母(治盗汗)配伍。

二、基于现代药理研究的潜在作用

现代研究从山茱萸中提取出山茱萸多糖、三萜类(熊果酸)、环烯醚萜苷类(马钱苷) 等活性成分,发现其可能具有以下作用(注:此类研究多为体外实验或动物实验,临床应用需进一步验证,不可直接等同于 “药效”):

1、调节免疫功能

山茱萸多糖能增强免疫细胞(如 T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活性,提升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尤其对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老年人、术后恢复期)可能有辅助调节作用,但不可替代免疫治疗药物。

2、辅助保护肾脏

研究表明,山茱萸中的马钱苷、山茱萸多糖可能通过减少肾脏炎症反应、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对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慢性肾病模型动物的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不可自行用于肾病治疗。

3、调节血糖与血脂

部分实验显示,山茱萸提取物能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的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可能降低血清甘三酯、胆固醇水平,但作用温和,不能替代降糖药、降脂药,仅可作为辅助调理手段。

4、抗氧化与抗炎

山茱萸中的熊果酸、多糖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因子(如 TNF-α、IL-6)的作用,可能对延缓衰老、减轻慢性炎症(如关节炎)有一定辅助意义,但无明确临床治疗证据

3山茱萸的适宜人群

山茱萸的适宜人群需严格结合其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 的核心功效,围绕中医 “肝肾亏虚、正气滑脱” 的证型来界定,主要适用于存在以下虚损表现的人群,同时需排除禁忌证(如湿热内盛、便秘、感冒发热等):

一、核心适宜人群

1. 肝肾亏虚所致的 “虚损类” 人群

此类人群因肝血不足、肾精亏虚,常见以下症状,山茱萸可通过补肝肾、填精血缓解:

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者:表现为腰部发酸、膝盖无力,久站或劳累后加重,常见于中老年人(生理性肝肾衰退)、长期熬夜 / 久坐 / 过度劳累者(耗伤肝肾精血),或产后、术后体虚恢复期人群;

头晕耳鸣、健忘失眠者:因 “肾藏精、精生髓、髓养脑”,肝肾亏虚则脑髓不足,表现为频繁头晕(非天旋地转的眩晕)、耳边持续轻微鸣响(如蝉鸣)、记忆力下降、入睡困难或多梦,尤其适合伴有上述腰膝症状的人群;

男性阳痿、遗精滑精者:肾主生殖,肾虚则固摄无力,表现为勃起不坚、性生活后乏力,或夜间无梦遗精、白天清醒时精液自溢(滑精),常伴有精神疲惫、畏寒肢冷(偏肾阳虚)或手足心热(偏肾阴虚);

女性月经不调、带下清稀者:肝血不足则月经量少、色淡、周期推迟;肾气不固则带下量多、质地清稀(无异味、不伴瘙痒),或非经期少量出血(崩漏轻症),常伴有腰酸、小腹坠胀。

2. 正气滑脱所致的 “耗散类” 人群

此类人群因气虚、津液 / 精血过度耗散,需山茱萸的 “收涩” 作用固护正气,常见以下场景:

虚汗不止者:包括 “自汗”(白天无活动也出汗,稍动更甚,伴乏力、怕风)和 “盗汗”(夜间睡时出汗、醒后汗止,伴手足心热、口干),尤其适合大病初愈(如手术后、重症恢复期)、产后失血过多,或长期体虚导致的反复出汗;

遗尿、尿频者:肾气不固则膀胱失约,表现为夜间无意识尿床(尤其儿童或老年体虚者),或白天排尿次数频繁(如每 1-2 小时一次,尿量不多、无尿痛),常伴有腰酸、小腹空坠;

久泻不愈者:脾胃虚弱日久累及肾阳,导致 “五更泄泻”(黎明时腹痛腹泻,泻后缓解),或长期腹泻(大便稀溏、无黏液脓血)、吃生冷食物后加重,山茱萸可涩肠止泻,同时补肝肾、温脾阳。

3. 现代研究视角下的 “辅助调理人群”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如调节免疫、辅助护肾、温和调代谢),以下人群可在中医师辨证后,将山茱萸作为辅助调理手段(不可替代药物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老年人、术后恢复期、长期熬夜导致反复感冒的人群,可辅助增强抵抗力;

慢性肾病轻症者:如糖尿病肾病早期(无明显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配伍使用,辅助保护肾功能(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用药);

轻度代谢异常者:如血糖、血脂轻度偏高(未达到药物治疗标准),且伴有腰酸、乏力等肝肾亏虚症状的人群,可作为日常调理(需结合饮食、运动,不可替代降糖 / 降脂药)。

二、关键禁忌人群

需特别注意:山茱萸的 “补” 可能 “留邪”,“涩” 可能 “滞邪”,以下人群禁用或慎用:

湿热内盛者:表现为口苦、口黏、舌苔黄厚腻,或小便黄赤(尿色深、排尿时灼热疼痛)、大便黏滞不爽(粘马桶、不易冲净),山茱萸会阻碍湿热排出;

大便秘结者:尤其是热性便秘(大便干硬、排便困难、伴口干、口臭),山茱萸的收敛作用会加重肠道干涩、加重便秘;

感冒发热者:感冒时体内有外邪(风寒、风热),山茱萸的 “补益” 作用会 “闭门留寇”,导致外邪无法排出,延长感冒病程;

急性炎症期患者:如急性肠胃炎(呕吐、腹泻伴发热)、尿路感染急性期(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此时需 “清热祛邪”,而非 “补涩”,误用会加重炎症。

三、核心使用原则

辨证优先:必须由中医师判断是否属于 “肝肾亏虚、正气滑脱” 证型,不可仅凭单一症状自行服用(如仅 “腰酸” 可能是湿热所致,而非虚损);

配伍使用:山茱萸多与其他药材配伍(如六味地黄丸中与熟地黄、山药搭配),单独使用效果有限,且易因 “偏性”(如微温、收敛)导致不适;

控制剂量:药用常规剂量为 5-10g / 天,过量可能导致腹胀、上火(口干、咽痛),日常调理需遵医嘱减量,不可长期大量食用。

综上,山茱萸的适宜人群核心是 “虚证、滑脱证” 人群,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健康人群无需服用,避免 “盲目进补” 引发健康风险。

山茱萸相关

山茱萸泡水喝有什么禁忌

山茱萸泡水喝有什么禁忌

山茱萸泡水喝的禁忌第1:不适合和山茱萸一起服用的中药材…

山茱萸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山茱萸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1、抗失血性休克作用用水煮醇沉法将山…

山茱萸有什么功效

山茱萸有什么功效

山茱萸的功效1、可以治疗漏下不止山茱萸不仅对男性有用,…

其他食材

推荐专题

实体药房 | 正品保障 | 就近配送 | 隐私包装
CopyRight © 药汇美 | 一切为了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