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中药材 > 食材正文

益母草的作用与功效

益母草
性味归经:益母草味辛、苦,性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
功效作用: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禁忌人群:孕妇、月经量过多者、阴虚血少者、脾胃虚寒者、过敏体质者、无血瘀证人群
适宜人群:中医辨证为 “血瘀” 的月经相关问题人群、辅助改善轻微水肿人群

1益母草的营养价值

益母草作为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植物,其 “营养价值” 需从传统食用价值和现代营养成分两方面客观看待,同时需明确其核心价值更偏向药用,而非日常补充营养的主要食材:

一、现代营养学视角下的主要营养成分

益母草(可食用部分多为嫩茎叶,传统上有焯水后凉拌、煮粥等吃法)含有基础的营养素,虽含量非 “高优势”,但具备一定食用意义,具体包括:

1、维生素类

富含维生素 C: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对维持皮肤和黏膜健康有一定作用(含量因采摘时间、产地略有差异,通常新鲜嫩茎叶中含量更丰富)。

含有B 族维生素(如维生素 B1、B2):参与人体能量代谢,对神经系统和皮肤健康有辅助作用。

2、矿物质类

含有钾元素:有助于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调节血压(尤其适合需要控制钠摄入人群的基础矿物质补充)。

含少量钙、铁、镁:钙参与骨骼健康,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益母草中铁含量低于菠菜、动物肝脏等,且植物性铁吸收率较低,不能作为补铁主要来源)。

3、膳食纤维

嫩茎叶中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对改善便秘有辅助作用,同时可增加饱腹感(适合控制体重时的轻度代餐搭配)。

4、其他活性成分(偏药用)

含有益母草碱、水苏碱、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是其药用功效的核心成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 “营养物质”,需在药用场景下发挥作用,不可作为日常营养补充)。

二、传统食用场景中的 “价值定位”

在部分地区(如中国南方),益母草嫩茎叶会被当作 “野菜” 食用,其价值更多体现在:

季节性食材补充:春季采摘新鲜益母草,作为应季野菜丰富餐桌,提供不同于常规蔬菜的风味(需注意:新鲜益母草有轻微苦味,需焯水去除部分苦味和潜在刺激性成分后再食用)。

“药食同源” 的辅助理念:传统认知中,食用益母草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调理女性生理机能(如经期轻微不适),但此作用属于 “食疗辅助”,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且需结合个人体质(如寒性体质者需搭配温性食材)。

三、关键提醒:明确 “营养” 与 “药用” 的边界

不宜作为主要营养来源:益母草的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均低于专门的营养蔬菜(如维生素 C 不如彩椒、猕猴桃,钙不如牛奶西兰花),膳食纤维也不如芹菜、燕麦丰富,日常补充营养无需优先选择。

食用需注意体质:益母草性微寒,脾胃虚寒者(如平时易腹泻、怕冷)过量食用可能加重不适,建议焯水后搭配生姜大蒜等温性调料,或少量尝试。

核心价值在药用:若需通过益母草调理健康(如女性经期、产后相关问题),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药用级益母草(如益母草颗粒、煎剂),而非单纯依赖食用嫩茎叶,避免因剂量不足或体质不符影响效果。

综上,益母草的 “营养价值” 体现在基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补充,适合作为季节性野菜偶尔食用;但其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药用,需区分 “食用” 与 “药用” 的场景,避免混淆两者的作用。

2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需从现代医学研究和传统中医理论两个维度区分,其核心价值集中在女性生理健康调理,同时需明确 “药用” 与 “日常食用” 的作用差异,具体如下:

一、传统中医理论中的核心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益母草性微寒,味辛、苦,归肝、心包、膀胱经,核心功效是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临床主要用于调理女性因 “血瘀” 或 “湿热” 导致的问题,具体应用场景包括:

1、调理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核心作用)

针对 “血瘀型” 月经问题:表现为月经量少、颜色暗红、有血块,或经期腹痛(刺痛为主,热敷后无明显缓解)、闭经(排除怀孕等器质性问题)。益母草能 “活血祛瘀”,帮助改善子宫气血循环,缓解血块淤积导致的不适,是中医调理此类月经问题的常用药(常配伍当归川芎红花等增强活血效果)。

注意:若为 “虚寒型” 月经问题(如月经量少但色淡、腹痛喜温、怕冷),单用益母草可能加重虚寒,需搭配生姜、艾叶等温性药材。

2、辅助改善产后恶露不尽、产后腹痛

女性产后若出现恶露(产后阴道排出的血性分泌物)淋漓不尽(超过 2 周仍未干净)、颜色暗红有块,或产后小腹坠胀疼痛,中医认为多与 “产后血瘀” 有关。益母草能促进子宫收缩,帮助排出宫腔内残留的瘀血和恶露,同时缓解血瘀导致的腹痛,是产后调理的经典药材(如传统方剂 “益母草膏”“生化汤” 中常含此成分)。

3、缓解水肿、小便不利(针对湿热或血瘀型)

针对 “湿热下注” 或 “血瘀阻滞” 导致的水肿:表现为下肢水肿(按压有凹陷)、小便量少、色黄,或伴随口苦、舌苔黄腻(湿热),或水肿伴随肢体刺痛(血瘀)。益母草能 “利尿消肿”,同时通过活血改善水液代谢,尤其适合女性因妇科问题(如盆腔炎)伴随的水肿。

4、清热解毒,辅助缓解疮疡肿毒、皮肤瘙痒

针对 “热毒壅盛” 导致的外用问题:如皮肤红肿热痛的疮疡(如毛囊炎、疖肿)、湿疹、荨麻疹(伴随瘙痒、皮肤发红),可将新鲜益母草捣烂外敷,或用干益母草煎水外洗,借助其 “清热解毒” 功效缓解局部炎症和瘙痒(此用法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替代抗生素等规范治疗)。

二、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主要作用(基于药用级益母草)

现代医学通过提取益母草中的活性成分(如益母草碱、水苏碱、黄酮类化合物等),发现其在女性生殖系统和循环系统有一定作用,具体包括:

1、调节子宫收缩,改善子宫相关问题

益母草碱能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促进子宫收缩:一方面可帮助产后子宫恢复正常大小(减少产后子宫出血、缩短恶露持续时间);另一方面,对功能性子宫出血(如无排卵性功血)有一定止血作用(通过收缩子宫血管实现)。

临床常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功能性子宫出血、人工流产后宫腔残留的辅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用药)。

2、改善微循环,辅助调节血压

益母草中的黄酮类成分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对改善微循环有一定帮助;同时,其含有的钾元素和水苏碱可能对轻度高血压(尤其伴随水肿者)有微弱的辅助降压作用,但不能替代降压药,仅作为辅助调理。

3、抗炎、镇痛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益母草提取物对多种炎症因子(如 TNF-α、IL-6)有抑制作用,可缓解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引起的局部充血和疼痛;其镇痛作用主要针对 “血瘀型” 疼痛,对其他类型疼痛(如神经性疼痛)效果有限。

3益母草的适宜人群

根据益母草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的核心功效(含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视角),其适宜人群需结合具体需求和体质判断,主要集中在有明确 “血瘀” 或 “湿热” 相关问题的人群,具体分类如下:

一、核心适宜人群(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药用级益母草)

这类人群通常存在明确的健康问题,需通过药用级益母草(如益母草颗粒、煎剂)辅助治疗,需先经医生或中医师辨证后使用:

1、血瘀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患者

典型表现:月经量少(点滴即净)、月经颜色暗红或紫黑、夹有血块;经期腹痛(刺痛为主,按压或热敷后疼痛无明显缓解);闭经(排除怀孕、卵巢功能异常等器质性问题,且伴随小腹坠胀、腰酸)。

原理:益母草的 “活血祛瘀” 功效可改善子宫气血循环,促进血块排出,缓解血瘀阻滞导致的月经异常和疼痛。

2、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恶露不尽患者

典型表现:产后 2 周以上恶露仍未干净(量时多时少、颜色暗红有块);产后小腹持续坠胀或刺痛;B 超提示子宫体积较大、宫腔内有少量残留(非大量残留,大量残留需清宫)。

原理:现代医学证实益母草能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帮助子宫恢复正常大小,减少宫腔内瘀血残留,缩短恶露持续时间。

3、湿热型水肿、小便不利患者

典型表现:下肢水肿(按压有凹陷,下午或傍晚加重)、小便量少色黄;伴随口苦、口黏、舌苔黄腻(中医 “湿热” 表现);或因妇科炎症(如盆腔炎)伴随的局部水肿。

原理:益母草 “利尿消肿 + 清热解毒” 的双重作用,可促进水液代谢,同时缓解湿热引起的炎症,改善水肿和小便异常。

4、轻度妇科炎症(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辅助治疗人群

典型表现:下腹隐痛、腰骶部酸痛、白带量多色黄(非脓性);妇科检查提示轻度炎症,无明显细菌感染(或细菌感染已用抗生素控制后)。

原理:益母草的抗炎作用可辅助缓解炎症引起的局部充血、疼痛,减少炎症分泌物。

二、可少量食用新鲜益母草的人群(食疗辅助)

日常可将新鲜益母草嫩茎叶(需彻底煮熟)用于凉拌、煮粥、煲汤,适合有轻微不适但无明确疾病的人群,仅起食疗调理作用,不能替代药物:

经期有轻微腹胀、腰酸,但经量、颜色基本正常,无明显血块或剧痛者;

产后 1 个月后,无恶露残留,仅偶尔有轻微小腹坠胀,需温和调理子宫者;

夏季易出现轻微下肢水肿(非疾病导致),希望通过食疗辅助利水者。

三、绝对禁忌人群(无论药用还是食用,均需禁止)

孕妇:益母草能强烈刺激子宫收缩,可能导致流产、早产,是绝对禁忌人群。

有出血倾向者:如凝血功能障碍、牙龈频繁出血、皮肤易出现瘀斑者,或经期经量已过多(无血块、色鲜红)者,益母草的活血作用会加重出血。

对益母草过敏者:少数人接触或服用益母草后可能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用并就医。

四、慎用人群(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阴虚血少者: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无血块)、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益母草的 “活血” 作用可能加重血虚,需搭配熟地黄、阿胶等补血药材后使用。

脾胃虚寒者:平时易腹泻、怕冷、食欲不振、吃生冷食物后腹痛者,益母草性微寒,过量使用可能加重脾胃不适,需配伍生姜、白术等温性药材。

儿童与年老体弱者:这类人群体质特殊,如需使用(如老年女性因血瘀导致的小便不利),需严格控制剂量,避免长期使用。

即使属于适宜人群,使用益母草(尤其是药用级)前也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一方面需明确是否为 “血瘀”“湿热” 体质(避免错用),另一方面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剂量和疗程(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导致副作用),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益母草相关

益母草泡脚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益母草泡脚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益母草泡脚的功效与作用1、可以有效的缓解紧张情绪平时用…

益母草有什么功效

益母草有什么功效

益母草的功效1、治疗妇科的良药益母草可以很好的修复女性…

益母草蜜什么时候喝好

益母草蜜什么时候喝好

益母草蜜是用益母草和蜂蜜一起制成的。益母草具有活血调…

益母草颗粒、益母颗粒、八珍

益母草颗粒、益母颗粒、八珍

益母草颗粒、益母颗粒、八珍益母颗粒都有活血行气,调经…

益母草可以泡茶喝吗

益母草可以泡茶喝吗

益母草可以泡茶喝,可以补充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养胃…

益母草有什么药用价值

益母草有什么药用价值

益母草的药用价值1、对子宫有收缩兴奋的作用。益母草浸膏…

其他食材

推荐专题

实体药房 | 正品保障 | 就近配送 | 隐私包装
CopyRight © 药汇美 | 一切为了您的健康